下圖:陳菊市長(右二)捐贈香蕉,對日本311地震災民感同身受。(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莫拉克風災重建區的農產品,在當地居民與市府共同努力下,受到國內市場好評。此次陳菊市長率市府團隊參加東京國際食品展,特地帶了50箱旗美地區出產的香蕉,捐贈給日本311震災區居民。另外還將視農作物生產期,後續再捐贈包括鳳梨、荔枝等蔬果在內,總價值新台幣100萬元的農產品。
東京國際食品展歷年入場參觀的專業買主不下7萬人次,近9成為日本食品通路批發、餐飲服務、製造商及零售業者。今年自3月6日起為期4天的展覽,吸引72國參展,為拓展日本食品市場,高雄市和雲嘉南3縣市,個別與外貿協會合作,在展場內設置主題館。高雄市以「高雄物產館」名義參加,突顯「高雄首選」特色。
把握難得商機行銷農產品,陳菊市長與同行的高雄市議員赴會場為參展廠商打氣。陳菊市長強調,此行目的是要將優質、安全,但日方尚未開放輸入許可的水果行銷出去,如蜜棗與紅龍果等,期能與日本建立雙贏互利的經濟體,獲得更多外銷訂單。
此次赴日參展單位除高雄市知名廠商代表外,重建區的美濃、甲仙農會也參與展示美濃的香蕉、甲仙有機梅精等農特產品。由於今年東京食品展舉辦時間適逢日本311大地震屆滿1週年,陳菊市長表示,台灣經歷過921大地震與88風災,特別能感同身受,此行也將88風災受損農民所栽種的香蕉及樂觀奮鬥的精神,傳遞分享給日本重建區的災民,現場由日本仙台市教育局官員佐藤先生代表仙台小學師生接受贈予。
佐藤表示,311地震屆滿1週年,但災區居民傷痕仍未平復,相信災區小孩收到這份禮物後,一定會恢復元氣、再站起來。高雄市政府將從3月起,持續至8月份,以捐贈實際行動,向日本傳遞臺灣的愛與關懷。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杉林大愛園區活動中心動土 幸福高雄多一處亮點
杉林大愛園區在永久屋落成後,後續以促進社區合作及凝聚居民共識為建設主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規劃有圖書室和廚房空間,可提供社區民眾舉行集會使用的活動中心。
杉林大愛園區活動中心已於2月24日舉行動土典禮,由市府工務局局長楊明州主持,出席來賓除園區居民、大愛園區發展協會外,行政院重建會主任秘書顏久榮、市議員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市府重建會執行長陳凱凌、社會局副局長謝琍琍等也到場觀禮,預計今年8月底完工。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後,政府與社會各界隨即整合資源設置杉林區月眉永久屋基地,提供災民安身之所。然而園區內尚未針對老弱婦孺等對象,建構家庭資源的社會福利服務,此次興建多功能民眾活動中心,總面積515坪,規劃有活動中心、社區廚房、小型圖書室、2間多功能會議室、展覽中心和文康休閒室等多樣化空間,可望提供居民綜合性社福功能,提升生活品質,也可提供大型會議、休閒或婚喪喜慶等需求時運用,讓幸福高雄又多一處亮點。
市府新工處指出,工程設計著重多元族群融合、社區認同及永續生態社區為概念,建築主體外觀呈現簡單、清新形象,斜屋頂造型與自然素材搭配,並特別處理日照、通風、採光等問題,搭配原生樹種及植栽,創造生物多樣性環境,延續周遭自然田園景觀及原始山景生態,符合綠色環保建築的設計原則。
下圖:杉林大愛園區活動中心動土,未來可提供居民集會使用。(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提供)
杉林大愛園區活動中心已於2月24日舉行動土典禮,由市府工務局局長楊明州主持,出席來賓除園區居民、大愛園區發展協會外,行政院重建會主任秘書顏久榮、市議員伊斯坦大‧貝雅夫‧正福、市府重建會執行長陳凱凌、社會局副局長謝琍琍等也到場觀禮,預計今年8月底完工。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後,政府與社會各界隨即整合資源設置杉林區月眉永久屋基地,提供災民安身之所。然而園區內尚未針對老弱婦孺等對象,建構家庭資源的社會福利服務,此次興建多功能民眾活動中心,總面積515坪,規劃有活動中心、社區廚房、小型圖書室、2間多功能會議室、展覽中心和文康休閒室等多樣化空間,可望提供居民綜合性社福功能,提升生活品質,也可提供大型會議、休閒或婚喪喜慶等需求時運用,讓幸福高雄又多一處亮點。
市府新工處指出,工程設計著重多元族群融合、社區認同及永續生態社區為概念,建築主體外觀呈現簡單、清新形象,斜屋頂造型與自然素材搭配,並特別處理日照、通風、採光等問題,搭配原生樹種及植栽,創造生物多樣性環境,延續周遭自然田園景觀及原始山景生態,符合綠色環保建築的設計原則。
下圖:杉林大愛園區活動中心動土,未來可提供居民集會使用。(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提供)
回家的路更安全 茂林多納橋將通車
為讓重建區居民回家的路更安全順暢,在市府新工處積極努力下,連結茂林高132線公路,造型優美的多納橋預計4月通車,未來也將是當地景觀地標之一。
茂林區擁有壯麗的山川美景與豐富的人文特色,情人谷、紫蝶幽谷、茂林谷、美雅谷、百步蛇頭山,和多納的石板屋、黑米祭及石板藝術等,深受觀光客喜愛。但莫拉克風災後,茂林區高132線沿線道路橋樑嚴重毀損、交通受阻,當地觀光產業受到很大打擊。
為儘早重振當地觀光產業,陳菊市長十分重視並持續關心各項災後重建工程進展,多次親赴災區協調整合市府資源,希望早日完成交通基礎設施重建,讓居民免再受洪汛斷路之苦。
市府新工處指出,重建後的多納橋採單跨鋼拱橋設計,跨距長達172米、橋寬9米,工程費3億4千多萬元,橋面為雙車道,白色橋體造型線條柔和,與多納高吊橋及龍頭山景觀互相輝映。重建的多納橋因為道路改善及橋台高度增高,不僅提升道路安全,更串連茂林區紫斑蝶及多納區溫泉的觀光資源,有助當地觀光產業發展。
下圖:積極重建的多納橋預計4月通車,讓茂林區交通更順暢。(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提供)
茂林區擁有壯麗的山川美景與豐富的人文特色,情人谷、紫蝶幽谷、茂林谷、美雅谷、百步蛇頭山,和多納的石板屋、黑米祭及石板藝術等,深受觀光客喜愛。但莫拉克風災後,茂林區高132線沿線道路橋樑嚴重毀損、交通受阻,當地觀光產業受到很大打擊。
為儘早重振當地觀光產業,陳菊市長十分重視並持續關心各項災後重建工程進展,多次親赴災區協調整合市府資源,希望早日完成交通基礎設施重建,讓居民免再受洪汛斷路之苦。
市府新工處指出,重建後的多納橋採單跨鋼拱橋設計,跨距長達172米、橋寬9米,工程費3億4千多萬元,橋面為雙車道,白色橋體造型線條柔和,與多納高吊橋及龍頭山景觀互相輝映。重建的多納橋因為道路改善及橋台高度增高,不僅提升道路安全,更串連茂林區紫斑蝶及多納區溫泉的觀光資源,有助當地觀光產業發展。
下圖:積極重建的多納橋預計4月通車,讓茂林區交通更順暢。(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提供)
勾勒重建區新風貌 市府提出八大願景
重建工作將屆滿3年,當初以急難救助為主的工程設施及永久屋規劃大多已經完工。接下來面對如何重建當地產業及文化的課題,市府重建會特別提出八大計畫,並爭取中央補助,分別是:電動車計畫、區區有公車、寶來大街環境與河岸改善、茂林三黑特色產業、南沙魯土石流紀念公園、甲仙化石館改善、永久屋工藝技術提升、杉林大愛園區社區整體環境塑造。以下分為居住環境改善及產業提升兩大部分來介紹,讓重建區民眾瞭解八大計畫相關細節。
居住環境改善--電動車計畫、區區有公車、南沙魯土石流紀念公園及杉林大愛園區整體環境塑造
市府提出的八大計畫中,用於居住環境改善的有四項:分別是適用於全區的電動車及區區有公車計畫,以及那瑪夏區的南沙魯土石流紀念公園和杉林大愛園區的環境改善。
在重建區道路逐步修復後,最重要是連接重建區居民與其他地區的大眾運輸系統,同時也可扶植重建區的旅遊潛力,因此市府計畫藉由國道10號快捷公車路線,運用巴士及電動車等接駁計畫,達成「區區有公車」的大高雄重建區運輸路網,串連重建區各重要部落與示範點。
除各區大眾運輸系統外,市府也針對那瑪夏區及杉林大愛園區的整體環境改善提出建議,分別是將那瑪夏區發生土石流的南沙魯範圍,劃定改建「南沙魯土石流紀念公園」,藉由林地、步道綠地,重塑那瑪夏區整體入口景觀,讓那瑪夏早日揮別災區印象。
大愛園區內居住漢民、原民、平埔不同族群,其中原民區將因原民會啟動「原住民建築文化語彙計畫」,使得園區內的原民家屋獲得補助,因此各個街道巷弄呈現特殊的原住民風貌。為同步改善漢民區與小林區街道公共景觀,市府希望額外爭取經費也投入改善。
下圖:市府規劃大愛園區闢建原住民文化公園。(模擬圖/高雄市重建會提供)
產業提升--寶來大街環境與河岸改善、茂林三黑特色產業、甲仙化石館改善及永久屋工藝技術提升
市府除提出居家環境改善外,也同樣關注如何提升當地產業,因此特別針對寶來溫泉、茂林、甲仙及永久屋提出產業計畫,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及補助。
著名的寶來溫泉區已逐步復甦,去年溫泉季就湧進不少觀光人潮。但寶來主要的商業區寶來大街,以及河川堤岸綠化工程,仍有改善空間。因此市府提出打造悠閒舒適的溫泉大街意象與風情計畫,希望爭取交通部觀光局及經濟部水利署的支持,讓今年的溫泉季吸引更多人來到寶來。
重建區另兩個著名觀光景點,分別是茂林區的「三黑」及甲仙化石館。茂林境內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與文化,其萬山岩雕、紫斑蝶及黑米祭均有其傳統及特色,市府將其整合為「三黑」特色產業,並整體規劃行銷。而甲仙的化石館,由於藏有許多珍貴化石,是極具知名度的化石陳列館,市府計畫重新整修後,讓其成為甲仙區的觀光亮點,吸引遊客至茂林及甲仙觀光。
除了振興原鄉產業外,杉林大愛園區如何自立更生發展產業,更是一大挑戰。許多永久屋居民具有藝術天分,且能運用原鄉天然素材創作,但欠缺設計及精進技藝的機會,因此市府規劃讓居民至工藝研究所受訓,並補助其生活費用,以提升其技藝,提高作品產值。
重建工作將屆滿3年之際,市府整合前兩年的工作成果規劃新願景,並於今年2月15日與行政院重建會業務聯繫座談會議中提出,若能獲得中央補助並落實,可望大幅解決諸多問題,讓重建區整體環境向前邁出更大一步。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s Eight Projects for Rebuilding Typhoon Area
As the three year anniversary of Typhoon Morakot approaches, the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s attention is turning toward reviving local industry and local culture in the impacted areas. Eight projects are underway. These projects include: electric shuttle bus routes; public buses for al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clean up and other improvements for the Baolai Hot Springs area; upgrading the Jiasian Fossil Museum; decorating the houses in the Da Ai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a Nanshalu Memorial Park to commemorate the area that was buried in mudslides in the Namasia district; in the Maolin District, development of stone carvings in the Wanshan Village, a Euploea Butterfly Nature Park as well as showcasing the unique culture of the Rukai Tribe’s Tapakadawane Ceremony; and finally, providing funds for the residents in the Permanent Relocation Housing projects to receive training in the National Craft Research Institut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se efforts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velihood and general environment for the people who live in the affected areas.
下圖:市府提計畫希望大愛園區家戶房舍具有不同特色。(攝影/王御風)
居住環境改善--電動車計畫、區區有公車、南沙魯土石流紀念公園及杉林大愛園區整體環境塑造
市府提出的八大計畫中,用於居住環境改善的有四項:分別是適用於全區的電動車及區區有公車計畫,以及那瑪夏區的南沙魯土石流紀念公園和杉林大愛園區的環境改善。
在重建區道路逐步修復後,最重要是連接重建區居民與其他地區的大眾運輸系統,同時也可扶植重建區的旅遊潛力,因此市府計畫藉由國道10號快捷公車路線,運用巴士及電動車等接駁計畫,達成「區區有公車」的大高雄重建區運輸路網,串連重建區各重要部落與示範點。
除各區大眾運輸系統外,市府也針對那瑪夏區及杉林大愛園區的整體環境改善提出建議,分別是將那瑪夏區發生土石流的南沙魯範圍,劃定改建「南沙魯土石流紀念公園」,藉由林地、步道綠地,重塑那瑪夏區整體入口景觀,讓那瑪夏早日揮別災區印象。
大愛園區內居住漢民、原民、平埔不同族群,其中原民區將因原民會啟動「原住民建築文化語彙計畫」,使得園區內的原民家屋獲得補助,因此各個街道巷弄呈現特殊的原住民風貌。為同步改善漢民區與小林區街道公共景觀,市府希望額外爭取經費也投入改善。
下圖:市府規劃大愛園區闢建原住民文化公園。(模擬圖/高雄市重建會提供)
產業提升--寶來大街環境與河岸改善、茂林三黑特色產業、甲仙化石館改善及永久屋工藝技術提升
市府除提出居家環境改善外,也同樣關注如何提升當地產業,因此特別針對寶來溫泉、茂林、甲仙及永久屋提出產業計畫,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及補助。
著名的寶來溫泉區已逐步復甦,去年溫泉季就湧進不少觀光人潮。但寶來主要的商業區寶來大街,以及河川堤岸綠化工程,仍有改善空間。因此市府提出打造悠閒舒適的溫泉大街意象與風情計畫,希望爭取交通部觀光局及經濟部水利署的支持,讓今年的溫泉季吸引更多人來到寶來。
重建區另兩個著名觀光景點,分別是茂林區的「三黑」及甲仙化石館。茂林境內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與文化,其萬山岩雕、紫斑蝶及黑米祭均有其傳統及特色,市府將其整合為「三黑」特色產業,並整體規劃行銷。而甲仙的化石館,由於藏有許多珍貴化石,是極具知名度的化石陳列館,市府計畫重新整修後,讓其成為甲仙區的觀光亮點,吸引遊客至茂林及甲仙觀光。
除了振興原鄉產業外,杉林大愛園區如何自立更生發展產業,更是一大挑戰。許多永久屋居民具有藝術天分,且能運用原鄉天然素材創作,但欠缺設計及精進技藝的機會,因此市府規劃讓居民至工藝研究所受訓,並補助其生活費用,以提升其技藝,提高作品產值。
重建工作將屆滿3年之際,市府整合前兩年的工作成果規劃新願景,並於今年2月15日與行政院重建會業務聯繫座談會議中提出,若能獲得中央補助並落實,可望大幅解決諸多問題,讓重建區整體環境向前邁出更大一步。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s Eight Projects for Rebuilding Typhoon Area
As the three year anniversary of Typhoon Morakot approaches, the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s attention is turning toward reviving local industry and local culture in the impacted areas. Eight projects are underway. These projects include: electric shuttle bus routes; public buses for al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s; clean up and other improvements for the Baolai Hot Springs area; upgrading the Jiasian Fossil Museum; decorating the houses in the Da Ai Community; construction of a Nanshalu Memorial Park to commemorate the area that was buried in mudslides in the Namasia district; in the Maolin District, development of stone carvings in the Wanshan Village, a Euploea Butterfly Nature Park as well as showcasing the unique culture of the Rukai Tribe’s Tapakadawane Ceremony; and finally, providing funds for the residents in the Permanent Relocation Housing projects to receive training in the National Craft Research Institute.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se efforts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velihood and general environment for the people who live in the affected areas.
下圖:市府提計畫希望大愛園區家戶房舍具有不同特色。(攝影/王御風)
志工交流 引領六龜學子走入社區
莫拉克風災後重建將屆滿3年,來自各界的關懷及協助在重建告一段落後,能為災區留下什麼?是高雄市志工資源中心思考許久的問題,就在去年暑假進入六龜區的偶然機會裡,幾經討論後決定讓青年志工引領校園學子走入社區,協助重建。
2011年4月,高市府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集結以高中生及大學生等年輕人,舉行「創造未來—公共匯談」,討論如何讓青、少年在放暑假時,做有意義且具創意的志工服務,結論之一就是去偏鄉地區做交流。適巧六龜中學的許智偉老師來電詢問志工資源中心,可否幫六龜的青年學生舉辦正式的志工訓練,給了參與公共匯談的年輕人一個實踐機會。
志工資源中心督導謝東宏表示,這次偏鄉服務以交流為目的,與以往著重在幫小朋友做課業輔導或打掃環境的性質不同,希望年紀相仿的高中生及大學生,能帶領六龜區的青少年,用年輕人的語言做交流互動,鼓勵六龜區校園學生以自身想法及親自行動參與,為六龜做一次自發性的社區營造。
活動從去(100)年7月23日至25日,為期3天,透過志工基礎訓練,最後進入公共匯談,讓六龜區年輕人思考當地社區有什麼特色、需要什麼?該如何協助社區等議題。匯談過程中,六龜區參與的年輕學生提出許多想法來發展當地觀光,如:有一組結合六龜金煌芒果與芒果冰;另一組則以當地造紙技術,利用特殊再生紙製造觀光地圖。從踴躍的發言中可發現他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及想法,這股熱誠將在今年延續,帶領這些六龜年輕志工進入社區,打造更美好的家園。
下圖:六龜高中學生汲取社區營造經驗。(高雄市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提供)
下圖:經由團體信任遊戲,讓學生學習志工活動的多樣性。(高雄市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提供)
2011年4月,高市府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集結以高中生及大學生等年輕人,舉行「創造未來—公共匯談」,討論如何讓青、少年在放暑假時,做有意義且具創意的志工服務,結論之一就是去偏鄉地區做交流。適巧六龜中學的許智偉老師來電詢問志工資源中心,可否幫六龜的青年學生舉辦正式的志工訓練,給了參與公共匯談的年輕人一個實踐機會。
志工資源中心督導謝東宏表示,這次偏鄉服務以交流為目的,與以往著重在幫小朋友做課業輔導或打掃環境的性質不同,希望年紀相仿的高中生及大學生,能帶領六龜區的青少年,用年輕人的語言做交流互動,鼓勵六龜區校園學生以自身想法及親自行動參與,為六龜做一次自發性的社區營造。
活動從去(100)年7月23日至25日,為期3天,透過志工基礎訓練,最後進入公共匯談,讓六龜區年輕人思考當地社區有什麼特色、需要什麼?該如何協助社區等議題。匯談過程中,六龜區參與的年輕學生提出許多想法來發展當地觀光,如:有一組結合六龜金煌芒果與芒果冰;另一組則以當地造紙技術,利用特殊再生紙製造觀光地圖。從踴躍的發言中可發現他們對自己家園的熱愛及想法,這股熱誠將在今年延續,帶領這些六龜年輕志工進入社區,打造更美好的家園。
下圖:六龜高中學生汲取社區營造經驗。(高雄市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提供)
下圖:經由團體信任遊戲,讓學生學習志工活動的多樣性。(高雄市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提供)
志工推手 六龜高中許智偉老師
「希望將來六龜高中的孩子們都能夠回到原鄉,而且可以在原鄉過得很好」,這是六龜高中積極推動學校志工活動的許智偉老師心中最終極的目標。
從台北調任到六龜高中才剛要滿3年的許智偉,可說是六龜中學的志工推手,他不僅在六龜中學開辦3個社團,並得知高雄市志工資源中心有興趣為偏遠地區學校舉辦志工基礎暨特殊訓練時,主動聯絡爭取該中心到六龜高中舉辦研習營。
許智偉說,偏遠地區遇到的共同問題都是因為地方發展較慢,工作機會少,使得人才不斷外流,留在原鄉似乎只能消極度日,他希望藉由志工培訓,讓年輕學子走入社區,共同改造社區、擘劃社區未來,將來等他們學成時願意回到原鄉。而且不是燃燒殆盡回鄉者的熱情,是真的可以在原鄉中很快樂、很好的留下來。
因為許智偉的熱情,讓六龜高中的學生開始探索學校外的「六龜」,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圈,也在家鄉這片土地上,注入了一股新的活水。許智偉說,其實一開始的構想,他並不知道如何帶著學生從事志工活動,直到志工資源中心的進入,總算讓他有一個知識庫,凡是不懂或其他需求,隨時都可以直接向志工資源中心詢問並請求協助,這才讓六龜高中的志工團有了好的發展。
目前六龜高中通過志工基礎和特殊訓練的學生有80位,任何一個社服機構如果要用到這些學生,都可以立即上線服務。在80位合格者中,有52位於去年獲得寶德信公司的全國志工服務獎肯定,其中3年級同學陶雨捷更榮獲志工精英獎。精英獎全國只有20位受獎者,偏鄉的六龜高中就是其中之一,莫大肯定讓學生們更是信心十足。
六龜高中學生志工已陸續走入當地社區服務,為增加六龜在全台灣、甚至全球景點的能見度,許智偉帶領著學生挖掘六龜的優美景致和在地美食,同時更找來背包客,經由外地人的眼光來看六龜。許智偉說,這種形式有點像是旅行社,由他們來開發景點和美食,並培訓學生擔任「導遊」和「導覽員」,並與六龜遊客中心合作,讓學生負責解說導覽工作,希望以此開發出類似旅行社的運作模式,讓學生以後讀完大學後,能夠再回到原鄉就業發展。
許智偉說,讓社區變得更好,也讓學子們有能力改變自己和自己居住的故鄉,是學校該做的事情。而他所做的一切最大希望,就是將六龜年輕人都留在當地,並且讓他們能在家鄉生活下去,與六龜一起成長、蛻變,重新建造出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六龜。
下圖:學生透過志工培訓找到關懷故鄉的途徑。(六龜高中許智偉老師提供)
下圖:許智偉老師是六龜高中志工活動推手。(高雄市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提供)
從台北調任到六龜高中才剛要滿3年的許智偉,可說是六龜中學的志工推手,他不僅在六龜中學開辦3個社團,並得知高雄市志工資源中心有興趣為偏遠地區學校舉辦志工基礎暨特殊訓練時,主動聯絡爭取該中心到六龜高中舉辦研習營。
許智偉說,偏遠地區遇到的共同問題都是因為地方發展較慢,工作機會少,使得人才不斷外流,留在原鄉似乎只能消極度日,他希望藉由志工培訓,讓年輕學子走入社區,共同改造社區、擘劃社區未來,將來等他們學成時願意回到原鄉。而且不是燃燒殆盡回鄉者的熱情,是真的可以在原鄉中很快樂、很好的留下來。
因為許智偉的熱情,讓六龜高中的學生開始探索學校外的「六龜」,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圈,也在家鄉這片土地上,注入了一股新的活水。許智偉說,其實一開始的構想,他並不知道如何帶著學生從事志工活動,直到志工資源中心的進入,總算讓他有一個知識庫,凡是不懂或其他需求,隨時都可以直接向志工資源中心詢問並請求協助,這才讓六龜高中的志工團有了好的發展。
目前六龜高中通過志工基礎和特殊訓練的學生有80位,任何一個社服機構如果要用到這些學生,都可以立即上線服務。在80位合格者中,有52位於去年獲得寶德信公司的全國志工服務獎肯定,其中3年級同學陶雨捷更榮獲志工精英獎。精英獎全國只有20位受獎者,偏鄉的六龜高中就是其中之一,莫大肯定讓學生們更是信心十足。
六龜高中學生志工已陸續走入當地社區服務,為增加六龜在全台灣、甚至全球景點的能見度,許智偉帶領著學生挖掘六龜的優美景致和在地美食,同時更找來背包客,經由外地人的眼光來看六龜。許智偉說,這種形式有點像是旅行社,由他們來開發景點和美食,並培訓學生擔任「導遊」和「導覽員」,並與六龜遊客中心合作,讓學生負責解說導覽工作,希望以此開發出類似旅行社的運作模式,讓學生以後讀完大學後,能夠再回到原鄉就業發展。
許智偉說,讓社區變得更好,也讓學子們有能力改變自己和自己居住的故鄉,是學校該做的事情。而他所做的一切最大希望,就是將六龜年輕人都留在當地,並且讓他們能在家鄉生活下去,與六龜一起成長、蛻變,重新建造出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六龜。
下圖:學生透過志工培訓找到關懷故鄉的途徑。(六龜高中許智偉老師提供)
下圖:許智偉老師是六龜高中志工活動推手。(高雄市社會局志工資源中心提供)
春之頌 桃源、那瑪夏水蜜桃季
下圖:香甜多汁的那瑪夏水蜜桃4月中旬上市。(攝影/劉瑋婷)
下圖: 農家細心將水蜜桃分裝。(攝影/劉瑋婷)
高雄市那瑪夏區和桃源區盛產的水蜜桃,分別在每年4月中旬與5月中旬採果收成。由於個頭小且香甜多汁的品質已頗具名號,加上打通電話即可訂貨並宅配到府,想要品嚐鮮嫩口感的民眾,動作可不能落人後,以免向隅。
今年受天氣忽冷忽熱,且氣溫低冷天數多的影響,那瑪夏區水蜜桃開花結果期跟往年相比,晚了十多天,約4月20日左右才能進入採收。果農孫保山說,天候因素不僅讓結果期順延,結果情況也少了約2成,但品質依舊香氣十足、水份飽滿,一年比一年好。
另一位果農柯正漢也說,氣溫太濕冷對熱帶果樹相對不好,他預估自己今年的收成約少4成,但量少質精,口感、香氣和甜份會比往年佳。為讓大家都吃得到甜美多汁的水蜜桃,當地果農已開會決定今年水蜜桃價格,不會因為收成少而漲價。
桃源區種植水蜜桃的地點,海拔位置比那瑪夏區高,產銷班副班長林秀蘭說,今年冬天冷且氣溫變化大,雨水又多,許多農家插枝都發霉了,所幸情況不嚴重,可望5月中旬就採收,因過去2、3年來桃源區的水蜜桃樹陸續換過新種,所以香甜多汁的品質不但可以保證的,而且愈來愈好,去年一收成就被搶購一空,今年預期搶購熱潮不減。
桃源區果農陳天順表示,桃源區水蜜桃品質一向很好,無論香氣、甜度和水份一點也不輸給拉拉山的,今年一樣仍分為8粒、10粒、12粒裝,有興趣的民眾可提早來電訂購。
水蜜桃訂購資訊
那瑪夏區
南沙魯里水蜜桃班班長:趙文彬 0933610525
瑪雅里水蜜桃班班長:孫榮貴 0921591208
達卡努瓦里水蜜桃班班長:周浩祥 0921177207
一般農民:孫保山 0934157439、柯正漢 0937379502
桃源區
桃源區果樹產銷班第12班班長:陳秀雲 0937680035
產銷班農民:陳天順 0932523515、林秀蘭:0912120153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