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六龜綜合社福中心啟用 幸福零距離


    六龜區重建工程預計明年農曆年前陸續完工,如:藤枝森林遊樂區將於元月重新啟用、寶山國小復學等,加上甫於10月中旬啟用的高雄市六龜區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各代表觀光、就學及生活照顧等3個面向的重建成果。高雄市長陳菊親自為六龜綜合社會福利中心揭幕,期待早日恢復當地榮景,歡迎全國民眾到六龜作客。
     10月15日啟用典禮上,新開部落的阿公、阿嬤勁舞開場,展現青春不老的魅力,茂林區小朋友也穿著傳統服飾,帶來特有的檳榔舞同歡,並準備自產的玫瑰花送給陳菊市長。陳菊表示,市府善用八八風災重建捐款規劃興建六龜社福中心,除提供鄉親休閒活動據點外,更擴大山區服務範圍,災變時可提供百人以上緊急安置的處所。
    全新的六龜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地上3層、地下1層,空間規劃結合當地山水風情特色,採彈性隔間設計,兼顧美化、節能、永續等環保訴求,呈現建築多元風貌。平時提供民眾活動、休憩及社區教學使用,可作為體適能教室、親子活動室、會議室及多功能活動室等。災害發生時,則可作為容納100人以上的臨時安置場所。中心配置有緊急發電機、衛星電話、無線電等設備,另設有置放臨時救難物資的空間,平時提供社會服務,災害發生時亦兼具緊急救助功能。每週一至週六早上9點至下午5點開放,計有6名社工駐點督導服務,打造成具有教育、休閒的多功能活動空間。 


圖說:六龜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啟用,當地民眾致贈鮮花給予陳菊市長。(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大愛園區建設不停歇 大愛橋完工及滯洪池動工


    慈濟大愛園區一、二期居民入住以來,高雄市政府對居民的關照從居住權益,更擴及到生活品質。在園區內興建7座滯洪池,解除水患問題。另國際獅子會300E1區分會也捐贈聯絡橋樑—大愛橋,以及3座籃球場,提供園區民眾更便利優質的生活。
    八八風災後,許多民間團體積極參與重建工程,其中國際獅子會300E1區分會籌募新台幣1,400萬元,全數投入興建大愛園區獅子大愛橋及籃球場。10月29日獅子會特別舉辦捐贈儀式及百年千人種萬樹活動,高雄市長陳菊與該會總會長譚榮根、300E1區總裁蘇慶和一同種樹愛地球,也為新落成的籃球場舉行剪綵儀式。 陳菊表示,市府將加速辦理獅子大愛橋前後聯絡引道工程,預計明年1月完工,讓居民生活更方便。 
    另外園區成立後,因人口移入增加排水流量,每逢汛期來臨,造成附近觀音野溪下游排水系統超過負荷而淹水。為改善排洪負擔,市府在基地內規劃設置7座滯洪池,預計可容納3萬公噸水量,其中F區滯洪池今年7月已完工,其他6座則於10月17日舉行動土典禮。陳菊市長參加動土典禮時強調,除斥資2.8億元改善排水設施、聯外道路及興建公園綠地外,亦將興建活動與商業中心,配合中央搶通南橫公路專案,未來生活機能將可更加完善。

真情巴士加碼推出 深度之旅受歡迎


由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協助八八災區產業復甦所推出的「­真情巴士」廣受好評,吸引超過14,000人次熱情參與。觀光局1015日起加碼推出「高雄市真情巴士深度之旅」二日遊行程,再次將溫暖送入需要關懷的商家及地區,民眾報名相當踴躍。
觀光局表示,真情巴士「深度之旅」二日遊延續先前甲仙及六龜一日遊行程,擷取甲仙路線的濃厚人文情懷,以及六龜路線的自然生態體驗。
行程內容包括:杉林大愛園區、杉林葫蘆藝術工作坊、甲仙形象商圈、浦來溪頭社戰道、寶來遊客中心、新發原生茶製茶廠、清涼山護國妙崇寺、悠遊山城、鍾理和紀念館、旗山老街等重建示範點。藉由當地志工的導覽,引領民眾瞭解大自然力量的反撲與重建歷程等小故事。而旅途中不能錯過的美食特產,如原住民風味美食、精緻手工藝品、甲仙芋筍、旗山蕉、客家菜等,也讓參與的民眾了解風災過後居民重生的努力,並深入認識在地豐富的特色與文化。
此外,111起包括旗美國道快捷公車、觀光公車暨捷運接駁公車等6條公車路線通車,將延伸捷運紅線服務範圍,達永安、路竹、湖內、茄萣、阿蓮、田寮、旗山、美濃8區,達成30分鐘生活圈願景,滿足通勤、通學、就醫、觀光的交通需求。市府並釋放利多,在10126日(元宵節)前免費試乘,藉以培養運量,並彌補旗美、北高雄地區市民,長期以來對市公車的殷切期待。

圖說    真情巴士帶領民眾認識重建區特色產業,希望帶動周邊觀光發展。(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引入居民共同智慧 那瑪夏展現新風貌


那瑪夏區八八風災受創後,經過兩年復原,街上商店一一開張,居民們工作、就學恢復往日活力。重建非全然複製,在政府及民間NGO團體通力合作下,從新生活建立到硬體建設復原,過程不急切求快,更重要的是引入居民共同智慧,廣納各族群聲音,漸漸展現屬於那瑪夏的新風貌。
八八風災重創那瑪夏區行政中心和交通道路,加上許多地方被劃為警戒區,使居民必須全盤思考如何重建。因此重建過程必須納入各部落的聲音,取得最大共識,雖然腳步快不起來,但力求最多數人認同。
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由台達電子協助興建的民權國小,這座美麗的綠能新學校座落所在的民權平台,由於平台地形較高和安全,新的警察局及區公所也將在此興建,並成為瑪雅部落的新社區。至於新的衛生所、戶政事務所及圖書館則會興建在達卡努瓦村,南沙魯村則有南沙魯土石流教育園區,這些新的公共建設即將發包施工,在完成後將讓那瑪夏的公共服務更便利。
一位那瑪夏居民表示,雖然長年來都與溪流、山林為伍,但八八風災的滾滾洪流,讓他們對熟悉的山林感到懼怕。決定回到部落重建了,內心卻依舊很混亂,因此也感謝政府的「八八零工」,以及紅十字會、世界展望會、至善、家扶等各界協助。災民們積極面對重建,為努力找回往日生活,許多作法上也有了深刻的變化。例如以往那瑪夏的農民總是單打獨鬥,但這兩年開始成立產銷班,整合以集體銷售,並適時透過八八風災銷售點,讓那瑪夏水蜜桃成為熱銷產品。除了政府及NGO組織的從旁協助,更多居民們在災後重建時體會到自發參予的力量,心靈上的轉折,帶領著那瑪夏,全新出發。

圖說  那瑪夏區公所臨時辦公室,扮演重建工作協調折衝的重要角色。(攝影/劉瑋婷)

山裡的微光 部落亮起來


八八風災對那瑪夏環境造成巨大傷害,但也讓許多族群更緊密團結在一起,找回各自部落的智慧與傳統精神。那瑪夏的家園重建工作,有更多聚焦在心靈層面。
達卡努瓦村在重建之初,族人面對破碎家園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恐懼及茫然,不知該如何做起。部落為能夠安度三餐,決定一起開伙,但用慣電鍋的年輕人,在缺電下起火煮飯,卻是一大考驗。一旁老人家看不過去,開始指揮、教導大家合力煮出香噴噴的飯。歷史的智慧與經驗,就這樣一點一滴回到部落。

共食的下一步要解決部落糧食問題,以往乏人種植的小米開始復耕,許多傳統的記憶因此開始復甦,原住民部落原本就是依循小米種植的技術建構他們的「歲時記憶」,並建立與祖靈的祭祀關係。重新耕作小米後,祭典活動也更為盛大,如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農閒之際小朋友穿梭在小米田的景象,也重新再現。

南沙魯村則是一開始僅16戶不足百人回村重建,每天為了討論重建事宜聚集在一起,於是就有人提供一處家園作為共同廚房,每天三餐全部一起吃飯。除了自種蔬菜、自養家禽外,其餘必要支出的經費偶有善心人士捐助,但大多是村人不定期拿出五百、一千元當加菜金,靠自己力量找回家園和傳統,如今仍有78戶維持共食,並定期維持支出。村民從共食經驗中計劃開設原住民風味餐廳,已有20多人在家扶協助下,上料理課並將報考廚師證照,推廣那瑪夏原住民美食。

另外,跟隨著重建腳步,讓參與的年輕一輩能夠傳承部落耆老們的經驗與智慧。例如以往使用鐵皮、水泥建造雞舍,但在路斷了,建築物料難以入山的情形下,部落居民改用山林的木材建造,而年輕的部落居民隨著耆老入山後,才發覺原來各種樹木的用途不同。這是太過仰賴現代化生活的新一代部落青年所不瞭解的生態,也讓他們對身旁的山林有了更深的認識。年輕一代透過耆老們的教導,重新尋回了部落對於大地、山林的傳統與經驗,也是重建兩年來,那瑪夏的「心」收穫。

Revival of Namasia District

The disruption to the lives of tribespeople in Namasia District following Typhoon Morakot in 2009 was vast and deep. However,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efforts of the tribespeople, there has been a revival in interest in the tribe’s traditions that reflected a wisdom and spirit accumulated through the ages. 
The damages and fright caused by the typhoon had initially left the tribespeople of Dakanuwa helpless, not knowing where to begin or what to do. Soon they discovered the benefits of eating meals communally. The reliance of the young people on electric cookers however was exposed when 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The elders then stepped in to show them how to cook in a traditional way. Thus are some of the apparently simple ways of tradition making their way back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the tribe members.
In another village, Nansalu, the tribe has also discovered the benefits of sharing meals. During this shared time, important community issues are deliberated and this experience brings the tribespeople closely together. Tribespeople of the Nansalu have even gotten together to open a restaurant offering and promoting the aboriginal (Namasia) cuisine.  For that, twenty people have now received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from Taiwan Fund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on obtaining the chef certificates.  

圖說  「共食」進一步拉近南沙魯村人的情感距離。(攝影/劉維婷)

圖說  達卡努瓦村部落傳統歲時記憶的小米也復耕了。(那瑪夏達卡努瓦工作站提供)




文創產業發熱 載著夢想起飛


  對那瑪夏區布農族人來說,八八風災讓他們幾乎失去所有。災後最早回到南沙魯村的藝術家明有德(UBU)用家鄉的一草一木,親自打造「­夢想起飛館」,成為族人自立的第一步。雖然目前上山的觀光客不多,但婦女們的手工藝及農產加工品等,仍穩建供應在館裡販售,象徵族人重生的希望。
明有德是回到南沙魯村的唯一一位藝術家,經歷家毀的創痛,曾讓他痛不欲生,但他選擇從自己擅長的藝術之路站起,也幫助族人重新站起來。災後不久,他在家扶基金會協助下開始籌建夢想起飛館,從無到有;從設計到建成,全是他一個人包辦。利用風災摧毀家鄉的漂流木來當夢想起飛館主體,穩固建築物的石頭、茅草、竹子等其他建材,也全都來自於原鄉。館內、外的牆壁上,全都是那瑪夏農業特產的浮雕意象,像芋頭葉、竹子、竹筍、楓葉、水蜜桃等,明有德希望一進入夢想起飛館,就能讓族人和外地遊客,能夠清楚知道這些屬於那瑪夏的標記,和永遠記得屬於這裡的特色和驕傲。
自今年初開幕以來,館內所販售的手工藝,如布農族喜鳥造型的貓頭鷹吊飾、鑰匙圈、雕刻、布農族背心服飾等,全是村裡婦女每天一針一線手工製作,相當精緻可愛,也很受外來遊客喜愛;此外,還販售像芋頭粉、梅精、梅醋、醃筍等當地農產加工品,也都是村人在產季採收後手工製作,非常具有那瑪夏特色。
雖然因為交通問題,目前上山的遊客不多,影響營運業績,但夢想起飛館仍是村人的希望所在,他們相信未來重建完成後,能夠讓村人夢想起飛、重生,忘記風災的苦痛。

夢想起飛館相關資訊
地    址    高雄市那瑪夏區南沙魯里鞍山巷81-1
電    話    0933-376-162
聯絡人    李長榮(南沙魯重建會會長)
    臉    書     http://www.facebook.com/pages/家在南沙魯/140334186035578?sk=wall



圖說    夢想起飛館承載著那瑪夏未來重生的希望。(攝影/劉維婷)



圖說    藝術家明有德(UBU)用家鄉的一草一木,親自打造「­夢想起飛館」。(攝影/劉維婷)





不再路迢迢 回家的路更安全


那瑪夏區重建以橋樑及道路,為最主要工程,兩年來常因大雨而中斷,最近政府已動工重新整建,希望讓當地居民不再逢大雨、颱風就變成「山中孤島」。
八八風災無情大水,不僅沖毀那瑪夏連接甲仙五里埔的台21線,也讓南沙魯、瑪雅、達卡努瓦里各部落間對外聯絡橋樑中,達卡努娃、公園、民族、民生4座橋梁毀損,僅餘民權橋,但亦因河床淤高,岌岌可危。
21線尚未修復,僅能依循沿原線,緊臨旗山溪側以高路堤及跨河鋼便橋方式復建,並加強抗洪能力。因氣候變異增加汛期暴雨不確定因素,為免那瑪夏居民受困山區,實有修復原有通往嘉義、台南聯外道路的必要。
連結那瑪夏通往嘉義、台南間的交通,就是上述5座橋樑。因此在高雄市政府重建會極力爭取下,中央於日前已允諾改建,除達卡努娃橋已動支預備金發包施工外,另外4座橋樑改建及道路改善工作,也已規劃設計完成,在1112月陸續發包,若天候良好施工順利,預計明(101)年底完工。同時中央也補助嘉義縣政府提報嘉129及嘉129-1通往那瑪夏區道路改善經費新台幣8835千元,確保那瑪夏明年汛期對外通行無虞,讓當地居民有一條安全下山的路。




「六」龜一隻不能少 在地食材結合故事行銷打造御守伴手禮


    以象徵「六龜」地名由來,矗立6隻烏龜的龜王岩,在八八風災中不幸流失了五隻,透過當地居民矢志找回被大水沖散的烏龜,意涵了六龜重建的心路歷程。悠遊山城負責人王坤煌發想了五隻烏龜如何重返母親懷抱的故事,並結合在地農產品,研發出­「龜王御守」餅,今年中秋節甫推出即獲好評。並將再以六龜生產的玫瑰花和香蕉,來製作第二代「龜王御守」,預計明年情人節應景推出,希望民眾品嚐到六龜重建後,別具一番浪漫的玫瑰花香。
 原本在高雄市六龜大橋旁的龜王岩,矗立著6隻烏龜,但八八風災中,河旁的5隻烏龜卻被沖走,孤零零的只剩下一隻龜,讓六龜人很是傷心,區長葉吉祥更誓言找回被沖散的五隻烏龜,恢復「六」龜美名。尋找五隻龜的故事,凝聚了六龜居民齊心重建這座美麗山城的決心。
    六龜區悠遊山城負責人王坤煌為此改編了5隻烏龜找母親的故事,並創造­「龜王御守」餅,讓新生的龜王御守能夠守護六龜居民。既是以六龜為發想的餅,王坤煌當然就運用六龜在地的食材來研發製作,第一代的御守餅用的就是六龜的山茶、芒果乾及麻糬,由於口感及香氣特別,有別於一般所熟悉的綠豆椪,讓­「龜王御守」餅在中秋節前夕推出即造成轟動,光一個中秋節就賣出1,200多盒。
   在受到好評激勵下,製作團隊決心嘗試結合更多在地農產品製餅,第二代的「龜王御守」餅,不論口感及香氣都再往更優雅精緻方向邁進,以六龜產的玫瑰花及香蕉乾入味。王坤煌說,玫瑰和香蕉乾互不搶味,香蕉乾和麻糬帶著QQ的口感更勝於坊間的老婆餅,他們打算外型搭配玫瑰花和香蕉的特色,以千層方式做出一層粉紅、一層白的外觀,浪漫造型很適合當作情人互贈的禮物,也因此預計在明年情人節推出。
 「龜王御守」餅內、外包裝盒都很特別,是王坤煌以六龜及5隻烏龜找媽媽的故事呈現在包裝盒的各面上,一個包裝盒就有一個完整的六龜故事,王坤煌表示,希望將「龜王御守」餅打造成到六龜一定要帶的伴手禮,所以有第一代、第二代,接下來還會有好幾代,希望運用所有六龜在地的農產品,成為真正的六龜在地特色產物。

 六龜御守相關資訊:
地址:高雄市六龜區中興里中庄58-57
電話:07-6894864


圖說   「龜王御守餅」是悠遊山城團隊研發出的在地特色伴手禮。(攝影/王御風)


圖說:   王坤煌在龜王御餅禮盒各面寫上六龜及5隻龜找媽媽的故事,讓顧客對六龜有更深刻的印象。(攝影/王御風)



打造優質品牌波飛 六龜果樹產銷班第26班獲選全國十大


高雄市六龜區果樹產銷班第26班經過6年努力,獲得2011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肯定,高雄市長陳菊親自前往道賀。產銷班長邱瑞斌表示,由於該班26個農家採取共同運銷制,從農產相關設備採購到產銷全是團體行動,提昇木瓜栽培管理效率和品質,才能有這麼好的成績,目前除了已申請­「波飛(PERFECT)」為品牌名稱外,明年更將爭取歐盟認證,讓該班的木瓜能夠有更高品質保證及肯定。
 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是通過4階段篩選,從木瓜品質、管理到產量等層層的評審關卡。今年共有來自全台6,300多個農業產銷班參加,六龜果樹產銷班第26班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相當不容易。邱瑞斌表示,該班向心力很強,26個農家全是實實在在的果農,雖然平均60歲,最高齡有70多歲,但6年來在農改所推廣及返鄉年輕人投入下,老農很能接受新的植栽方式,加上得天獨厚的沙質壤土及氣候,讓六龜區以「台農二號」木瓜為主要栽種果樹的成果相當不錯,不但外型是「不可否認」的漂亮外,果肉偏紅且厚,甜度甚至高達15.8,品質高居在木瓜類的金字塔頂端,價格更是其他地區望塵莫及。但因產區小,除了外銷日本外,出貨以台北市的第一及第二拍賣市場為主,可說是奇貨可居。
由於共同產銷,六龜果樹產銷班第26班的木瓜不但自己出貨,更有自己的外銷集貨地,免除中間剝削,所有利潤直接回饋到農家,也因此26個農家有三分之二以上是百萬農家,吸引原本外流的年輕人也選擇返鄉從事農作,邱瑞斌說,可見成功的農產植栽還是可以留住人口的。
六龜果樹產銷班第26班的木瓜品質有目共睹,今年也申請自有品牌,以六龜新威大橋的蝴蝶造型為標誌,並以蝴蝶飛、吃木瓜長「波」的創意及英文PERFECT 諧音,­以「波飛」命名品牌,除已獲台灣吉園圃的認證外,為了更具國際競爭力及保護消費者權益,明年計劃爭取歐盟認證,讓­「波飛」成為高品質木瓜的代名詞。


圖說:六龜波飛木瓜肉多質美,是外銷日本的搶手貨(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重建大事紀



(資料來源:高市府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10/25     劉世芳副市長市政會議後表示,市府規劃重新修復藤枝、茂林與那瑪夏等區3條古道,並於市區設立原民市集,促進產業重建。
10/29     高雄市政府舉行旗山區五號排水溝抽水站動土典禮,市長陳菊表示市府重視旗山區淹水問題,今、明年將相繼投入約2億元進行排水防洪整治與規劃工程。
10/29     陳菊市長參加旗山區農產運銷合作社座談會,允諾將擴增農業預算3倍,具體照顧農民。
11/04     衛生署立旗山醫院歡慶建院61週年,陳菊市長允諾無論旗山醫院經營權是否回歸市府,將以員工和病患的權益為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