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小林平埔文化園區 保存臺灣平埔文化資產

   小林村原是保留平埔文化最完整的聚落,在莫拉克風災前,臺灣第一座平埔族文物館,就設在小林國小。由原高雄縣政府委請研究平埔族文化多年的學者劉還月教授及小林村平埔族耆老王天祿先生籌設,其中搭設平埔族住家及公廨等歷史建築物,並保存豐富的平埔文物,供遊客參觀之外,亦讓逐漸消失的平埔族文化,在此保存及延續。
    莫拉克風災後,在各界努力下,小林村民居住問題已獲得解決,永久屋大部分已落成啟用;產業上,「日光小林」的產品獲得大家喜愛;但要如何延續平埔精神,讓小林村重新出發,所有人都認為文化是最值得發展的項目,尤其是小林的平埔文化。
    行政院在五里埔永久屋附近,規劃了平埔文化園區,做為保存並發揚平埔文化的基地,園區包括文物館、省親會館、迎賓樓、公廨、廣場及向神座用地,其中最主要建築為公廨。平埔公廨奉祀太祖,是平埔族人與新移居漢人的信仰中心,也是部落的中心,可說是部落居民信仰、社交活動與休閒的地區。小林居民遷移至五里埔後,親自規劃新公廨,成為園區的中心,配合廣場,未來將是每年舉辦祭典的新址。
    此外,平埔文物館也在園區內重建,館內設計包括圖文展示區、數位典藏區、文物展示區、放映區、多功能會議室與紀念品販賣區等。為提高使用效率與方便管理,平埔族文物館與省親會館、社區活動中心、村辦公室等共構,並鄰近平埔公廨,形成機能完整的社區文化中心。此一空間的配置規劃,頗能符合早期平埔部落的空間觀念與設計。
    園區落成後,將是新小林五里埔的重心,希望以此為基礎,讓更多人前來小林,瞭解悠久的平埔歷史,以文化重建小林。


位在慶典廣場中央的公廨由小林村民親自重建,九月中旬主結構完成後,展開內外施作佈置,在祭典前以竹子木片完成四面牆壁,在夜祭當天上午將茅草鋪設在屋頂,隨即展開祭典儀式。(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在五里埔社區無論是路名、路標,處處可見族人重建平埔文化的用心。(簡文敏教授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