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重建預算執行率領先 高市府重視重建成效


   莫拉克風災重建邁入第三年,為落實推動相關重大計劃,高雄市長陳菊除特別召集重建會、工務局、都市發展局、經濟發展局、新聞局、原住民事務委員會、觀光局、社會局、民政局、教育局等市府局處首長,共同就重建重大議題交換意見並予以督促執行進度外。更於10月4日到旗山「與民有約」,瞭解當地重建情形。
    重建會執行長古秀妃指出:依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站資料,截至8月底止,全國14個受災縣市平均預算執行率為97.38%。在市府各局處全力動員努力下,高雄市預算執行率高達99.44%,若進一步與同屬執行重建工程達30億元以上的嚴重受災6縣市(台南、高雄、嘉義、南投、屏東、台東)比較,高雄市執行率全國第二。至於行政院各部會重建工程的總體預算執行率則為95.98%。
    針對戶籍遷徙與永久屋配套、杉林大愛園區後續公共工程、那瑪夏行政中心興建及寶來與不老溫泉合法化等重大重建案,古秀妃執行長在會中也向陳菊市長逐一簡報。陳菊市長聽取簡報後,除請市府研考會加強列管,務必督促如期、如質完成外,更期許市府重建團隊盡一切努力,積極提高重大計畫執行效率,檢討永久屋政策,確實照顧受災居民以實現社會公平,並思考規劃為各重建區與永久屋基地創造特色產業、提高居民收益與增加在地就業機會的執行方案。

圖說  高雄市長陳菊與旗山市民有約,瞭解居民心聲與當地需求。(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永久屋戶籍遷徙 市府說明回應


八八風災受災戶因屋舍毀損而遷移入住至永久屋,其中部分居民搬遷後遇到生計瓶頸,希望返回原鄉恢復先前生活方式,不願將戶籍搬遷。市府對此除持續解決產業發展等經濟問題外,也重申若不遷移戶籍,將僅能暫時居住於永久屋,不能辦理過戶,以確保公平正義原則。
市府重建會表示,依據永久屋贈與契約,獲配永久屋的居民,不得再返回原居住地房屋居住及建造房屋。如民眾違反契約,將會回收贈與之永久屋。為鼓勵民眾離開危險區域遷居至永久屋,若戶籍不遷移,仍同意允許入住永久屋,但房屋則暫不過戶。市府特別於915在大愛園區辦理說明會,當天出席居民相當踴躍。
    居民多不願意遷籍的原因之一,是在原居地多半務農,具有農保身份。但遷居後因無農地可耕作,產生對農保認定的疑慮。市府農業局表示,戶籍遷移後,只要符合「基層農會會員資格審查及認定辦法」或「從事農業工作農民申請參加農民健康保險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辦法」之農保保險人,可直接到新戶籍地的農會,申請繼續參加農保,所以農保資格不受影響。
     有關根本解決永久屋區域的產業發展,市府已著手積極辦理,如大愛園區居民們希望能夠重新耕作,目前市府正與台糖洽談承租土地。而大愛園區產業中心計畫也已規劃進行中,希望能有效提升園區內產業蓬勃發展,讓園區居民感受實質收入提高。

市長與民有約傾聽重建心聲


「市長與民有約」巡迴列車持續在高雄市各區走透透,陳菊市長率劉世芳、李永得及陳啟昱等3位副市長,馬不停蹄與市民面對面即時解決問題,得到熱烈迴響。市府團隊對八八受災居民遭遇的問題感同身受,陳菊市長在旗山區瞭解民眾多受淹水之苦,指示相關局處對於民眾建議立即檢討研議可行方案;副市長劉世芳則至桃源區,要求市府各局處及區公所針對居民提出,有關道路搶修在內的問題,限期改善完畢。
旗山區市民反映問題踴躍,總計提出45件陳情案件。民眾建議於旗山區五號排水系統的上游建立分洪道,大雨來臨時加速系統宣洩,希望市府能儘速解決旗山地區水患問題。陳菊市長表示,市府已於明年編列3.8億元進行整治,各項水患改善工程會陸續展開,她指示水利局儘速完成5號抽水站施設,在明年汛期時展現排水效能。因治水工作非一蹴可幾,指示相關單位就民眾良善的建議妥為檢討研議可行的方案,減輕居民的水患之苦。
劉世芳副市長則在桃源區接受民眾陳情案件。當地8成以上居民務農,反映的53件個案有一半以上與農路、聯外道路、吊橋搶修、自來水引流等民生問題相關;另外也有民眾建言充實衛生所設備。此外,因桃源區復興里派出所已廢,建議在各里應有派出所維護治安。劉世芳副市長聞民所苦,當場責成各相關單位儘早處理居民問題,給予居民更便利的生活。

圖說    重建區民眾向劉世芳副市長反映問題,期望市府能解決諸多交通、水源等事關產業生計的問題。(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大愛二期交屋入厝 重建迎向新階段


位於杉林區的慈濟大愛園區第二期永久屋,102日上午舉辦入厝歡迎茶會,高雄市長陳菊親自轉交永久屋鑰匙並發送禮金給居民。陳菊市長致詞時表示,市府已向中央爭取辦理後續綠美化、活動中心及排水改善工程等建設經費,約新台幣2.8億元。未來將積極輔導各原鄉與永久屋基地行銷觀光、推動產業多元發展,讓重建區住民安居樂業。 
大愛園區原屬臺糖土地,八八風災後規劃為興建受災戶居住的永久屋。第一期756戶,居民已全數入住,第二期250戶則於今(100)年312動土,並於日前完工。除陳菊市長率領市府團隊參加入厝歡迎茶會外,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及大愛園區管理委員會主委王明耀等人也親自出席,共同分享喜悅。
茶會由第一期住戶代表以影片與大家分享入住以來的心路歷程,感謝政府相關單位及慈濟志工的協助,並以搓湯圓、擣米等傳統習俗,象徵團圓、圓滿,滿懷祝福歡迎第二期入住新戶成為好鄰居 
陳菊市長指出,高市重建工作發包率超過98%,已施工中的桃源樂樂段、六龜龍興段與杉林日光小林等三處永久屋基地,也將於年底完工入住,未來重建重點在提供居民完善的生存機能與工作機會。市府會積極推動重建區農業專區、旅遊觀光等多元產業發展,並在蓮池潭高雄物產館等處展售木雕、陶藝等重建區手工藝品與農特產品,讓居民得以安全生活、穩定就業。

 Da Ai Community Second Phase Permanent Housing Has Come to Completion! Reconstruction Reaches the Significant Milestone

It's been two years now since the devastation of  Typhoon Marocot, and the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homes for the affected residents in Sanlin District has gradually come to completion. A tea party, highlighted by Kaohsiung City Mayor, Chen Chu, handing over to the residents the gifts and the keys to the new permanent houses, was held on October 2nd this year. At the ceremony Mayor Chen announced that the city government has been actively striving for the commitment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two hundred and eighty million New Taiwan Dollars for beautification, an activity center and construction of flood control facilities. She added that Kaohsiung would provide assistance to develop cultural tourism as well as a diversity of industries such that an adequate living standard could be sustained and provided to the residents of the community.
  

圖說     高雄市長陳菊親自轉交永久屋鑰匙,表示將全力讓重建區居民安居樂業。(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圖說  大愛園區二期全部完工,居民10月起陸續入住(王御風攝影)















圖說  大愛一期居民用搓湯圓傳統習俗歡迎新入住的二期居民,象徵團圓、圓滿(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提供)




凝聚多族群社區共識 打造綠意新家園


在二期居民入住後,大愛園區形成千人社區,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表示,園區內轉以興建公共設施為重點,朝提升多族群社區意識做規劃,讓離開原來土地,來自不同地區的市民,能共同打造全新、互相尊重的新社區。目前興建中的公共設施,商業、社福、教育、文化等功能齊備,完工後可望達成此一目標。
市府都發局局長盧維屏說,大愛園區經過兩年施工後,安置階段的家屋建設任務已達成。未來找出健全、永續的社區關係,如何經營、發展其特色,並興建讓這些目標能夠產生的公共設施,是接著要繼續進行的大事。因此,市府在規劃階段就傾聽當地居民意見,施工前也會再向居民說明,彼此建立共識後才發包興建,讓社區意識逐步在此多族群社區中產生。
興建中的公共設施,包含7座滯洪池及3座停車場,未來還有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廣場,周邊景觀綠意盎然。此外台21線旁多功能的產業中心,也是市府回應居民對經濟自主的期待,該中心未來將展售園區內的產品,成為杉林區旅遊資訊服務中心,之後陸續興建小型量販中心、便利商店等,擴大社區經濟營運規模。至於提供社區居民活動、集會場所的活動中心,更可兼做社區照護中心,兼具社福功能,融合社區意識。由於大愛園區為多族群居住社區,市府更規劃有教堂和寺廟等信仰中心區域,讓不同文化能互相尊重與共存。

圖說    市府對大愛園區公共設施規劃周全,力求打造綠意盎然,居民安居樂業的社區。(高雄市政府都發局提供)
















圖說    高雄市政府都發局長盧維屏說明大愛園區的公設規劃藍圖(王御風攝影)








產業重建開步走 開枝散葉可期



    大愛園區內有近5千名居民,如何振興產業、經濟自主,是所有居民最關切的生計問題。    大愛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明耀表示,園區居民約有9成在原鄉務農,其不論在經濟或教育上相對弱勢,如今搬遷到不是工廠林立的杉林新地區,如果要由農轉工或轉商,是相當困難的一大挑戰。因此他積極推動向臺糖租借農地讓農民耕作,如此一來不僅可讓其生活獲得改善,也可解決農保問題,可說是一舉數得。
    此外,大愛園區內也全力以發展觀光為其轉業型態,配合市府將在此興建的產業中心,打造成為杉林區觀光重鎮。如大愛觀光協會會長林俊雄就積極籌劃養生餐盒、原住民歌舞等套裝行程,希望日後能夠讓到此一遊的觀光客印象深刻,目前積極培訓的歌舞團,並已闖出名聲。
    對於產業中心計畫,王明耀建議引進強而有力的團隊委外經營,但合約中要載明,除少部分具有專業技術的人員外,其餘均需進用園區內民眾,而攤位也要優先由園區內民眾申設,如此才可能在35年後,逐步自立經營改善就業結構,讓產業開枝散業。
    王明耀樂觀表示,發展觀光業需要有文化性和獨特性,如此就能吸引遊客一來再來。目前園區內加入新住民後,整合居民共識,發展出屬於大愛園區多族群的特色,不失為是可長可久的產業。

圖說    王明耀主委對大愛園區產業發展前景,提出寶貴建議。(攝影/葉娜慧)




住屋創意改造 展現部落特色



    就在政府啟動「原住民家屋建築語彙計畫」後,原本住屋建築風格完全統一的大愛園區,經過原住民一番巧思下,發揮了奔放鮮明的藝術創意,用色彩改頭換面,繽紛的天馬行空,成為大愛園區建築,相當值得一探的特色。
    「原住民家屋建築語彙計畫」為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在各重建區推行,每戶以補助十萬元為限,希望能在重建區展現屬於部落的特色,並尋回屬於原鄉家屋及圖騰的記憶。推動大愛園區該計畫的主要執行人,即是大愛園區部落議會議長張瑞雄,在他奔走努力下,大愛園區的外貌有了極大的轉變。
    張瑞雄表示,布農族在原鄉的家屋其實沒有太多裝飾,也沒有固定圖騰。不像魯凱、排灣有百合及百步蛇,因此該用何種方式來裝飾其家屋,展現族群特色?經過所有大愛園區布農族居民討論後,最後決定以菱形、太陽、月亮圖騰,搭配特殊門板和花架執行。
    目前大愛園區約有85戶布農族居民採用了圖騰符號,關於族群特色門板,張瑞雄解釋,門板上方有布農族名字及家族名稱,下方則是布農族傳統的年曆,此為布農族紀錄歲時祭儀的傳統,詳細記載每日所需進行的事項。而圖騰的菱形、太陽、月亮都與布農族的傳統神話有關,菱形代表百步蛇,太陽與月亮則是布農族射日的神話,希望透過圖騰與門板,讓在此長大的布農族子弟,不忘記自己的特有文化。
    至於花架,張瑞雄則表示將種植許多藤蔓,讓其具備有遮陽、遮雨及讓大家聊天的空間。因為來到大愛園區後,大太陽、下大雨及沒有供居民聊天的廣場,是讓大家最不適應的地方,希望能藉此計畫加以改善。
    除了布農族的圖騰形式外,大愛園區內的建築,後來也多融入許多個人獨特設計,陸續還有排灣等其他族群創意,因此別具多元族群特色,相信將是日後走進這處園區最美麗的「吸睛」焦點。

圖說    布農族家屋門板上有部落家族及姓名,並以其傳統年曆,讓布農居民記得其原鄉。(攝影/王御風)














圖說    布農族以菱形(百步蛇)、太陽及月亮等圖騰彩繪家屋。(攝影/王御風)




















圖說    大愛園區的布農家屋花架,可遮陽、遮雨,居民可休閒談天。(攝影/王御風)















圖說    經過改建後的布農家屋,美麗且具有布農特色。(攝影/王御風


感謝一年的豐收富足 卡那卡那富族米貢祭



    對那瑪夏區的卡那卡那富族來說,「米貢祭」相當於漢人的過年。為了祈求來年小米豐收和感謝天、神賜予一整年的飽食,族人每年10月都會舉辦祭儀,今年在14日登場,離鄉在外的卡那卡那富族人也會回鄉一同歡慶。
  卡那卡那富族以前被列為鄒族的一支,如今族人爭取正名KANAKANAVU。米貢祭是該族傳承下來的祭儀活動,卡那卡那富族文史工作者余瑞明表示,祭典以前在78月份小米豐收季節舉行,長達1週,族人將採收的小米先在山上曬乾;一些用作播種;另一些釀酒;還有一些則拿來做年糕;在婦女們忙著做食物時,年輕人則出門打獵、捕魚,直到1週後,酒釀好、年糕做好、年輕人也狩獵回來了,米貢祭就正式開始。
  余瑞明說,米貢祭一開始,由長老、頭目將最新鮮的農作物,呈在以芒草和鎮鬼符裝飾的祭壇上,感謝天神保佑讓農作大豐收,讓族人得以全年飽足生活。祭神儀式過後,族人們會將年糕黏在家裡的牆柱上,象徵家園堅固、一家團結,同時,年輕人也會大聲報出打獵及捕魚的收穫,隨後並將魚肉切分送給族人。
祭典當天也會由一位在祭典前做好夢的族人,將終年不可熄滅的­「香火」帶到祭壇上點燃,男生就在祭壇上,女生則在祭壇下對唱祭歌,並跳舞同歡,氣氛相當熱鬧。為期1週的米貢祭,同時也是卡那卡那富族互相聯繫情感的重要節日,族人到各家互訪、吃飯,互送東西、彼此關懷,而後再一起回到祭壇唱歌、跳舞。在祭典最後,若仍有剩餘的菜飯和剩肉則分別拿回家,因為這是受到神佑的食物,拿回家吃後也能保佑平安。
但隨著時代變遷,米貢祭如今只舉辦1天,祭儀、歌舞和食物仍然遵照傳統,一點都不馬虎。余瑞明說,目前米貢祭採上午祭儀謝天;下午進行傳統活動,像是射箭、搗年糕等,該族也希望未來能將米貢祭訂在每年10月的第一個週五,作為卡那卡那富族祭儀紀念日。

下圖     kanakanavu米貢祭慶典的重頭戲之一,即是刺球活動。(攝影/劉瑋婷)













下圖    kanakanavu米貢祭中,族人會圍成一圈,由一人負責祈福儀式,祈求平安,也透過此儀式象徵新的人生,新的開始。(攝影/劉瑋婷)


完全無農藥自然栽培 藤枝咖啡和茶市場矚目



    高雄市桃源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天氣,讓藤枝的野生咖啡及茶葉,得以在自然農法下生存,並以其獨特香氣和無農藥特色,傲視市場。雖然在八八風災中受到破壞,高雄市政府積極復育當地林相,並朝更精緻、多元化發展,除開發掛耳濾泡式咖啡、冷泡茶等新產品外,也在包裝和行銷上進行討論及更新,讓藤枝的咖啡和茶更具市場競爭性。
    風災前於藤枝經營民宿和餐廳的蕭飛煌先生,具有布農族血統,十多年來經手無數的咖啡和茶葉。他表示,藤枝的咖啡和茶樹都是在大自然中「自生自滅法」,沒有人工栽種和照顧,所以無農藥,產量也就不固定,因此在市場上受到行家們喜愛。而且藤枝的咖啡喝起來有花香,入口吞下更有微微的果酸,對喜愛咖啡的人來說,可說是極品。
    咖啡原屬於熱帶植物,藤枝咖啡能有獨特香氣,出於當地四季溫度都維持在10幾度以下的環境,因生長較慢,果實反而大也硬,賣相好。藤枝咖啡的採收期是每年12月底至隔年5月,由於產量很少,去年採收的已幾乎賣完,最快要到明年1月才可能買得到。
    藤枝的野生茶也是一絕,屬於阿薩姆紅茶系列。蕭飛煌說,當地野生茶喝起來有甘蔗和野蜜香氣,入口不苦澀,且茶葉較厚,比較耐泡。因野生茶樹多長在山稜線上,位在整座山最高點,又沒有群聚特色,因此在採收上既不便利,也增加危險性。他表示,採收工人上山採茶最多一天只能採到78斤,而5斤生茶葉只能做成1斤的茶;以藤枝每年約只出產2千多斤茶葉來看,一年在市面上頂多能販售到600斤,奇貨可居可見一斑。 

相關連絡資訊
陳和香小姐  091082163


下圖說明:經營野生茶多年的蕭飛煌表示,桃源野生茶自然有獨特香味,非其他地區茶類能比擬(攝影/王御風)





下圖說明:桃源區藤枝咖啡及野生茶,因口感獨特,產量少,往往一上市就銷售一空(攝影/王御風









重建大事紀



(資料來源:高雄市莫拉克颱風災後推動重建委員會)

915  文化局召開小林村罹難者紀念公園「主題紀念碑」工期討論協商會議,並核定紀念公園整體工期至1001031日止。
926 為振興地方觀光事業,歷經莫拉克、凡那比颱風侵襲的藤枝森林遊樂園區前危險房屋已拆除並重新開園,再串聯臨近寶來溫泉區形成套裝行程。
927  市府工務局新工處辦理錫安山聯外道路復建工程,為那瑪夏區銜接南179的聯外道路,今年630日開工,9月底完工開放通行。
929  原民會「高雄莫拉克災後重建區產業重建計畫原鄉特色產業三年(99-101)計劃」開標。
105  杉林區公所即日起辦理「有機、生態、葫蘆美—日光大愛幸福年」活動,多項優惠
好康持續到年底。